首页 >> 税种知识

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欠税的区别

2025-05-13 税种知识 7380 作者:税百科一黄主编

image.png

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欠税主要有以下区别:

  

  定义与手段

  

  偷税: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例如,通过做假账、虚开发票来减少应纳税额。

  

  漏税:纳税人因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比如,因财务人员疏忽,对税法规定不熟悉,导致计算错误而少缴税款。

  

  逃税: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行为,通常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与偷税类似,但逃税更强调逃避纳税的行为和结果,比如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

  

  骗税: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如制造虚假的出口单据、虚报出口货物的数量和价格等,以获取出口退税。

  

  欠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行为。即到了规定的纳税期限,纳税人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可能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

  

  主观故意性

  

  偷税、逃税、骗税:这三种行为主观上都是故意的,纳税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却故意通过各种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以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

  

  漏税:一般是由于纳税人的过失或疏忽导致,并非主观上想要少缴税款,而是因为对税法不熟悉、计算错误、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

  

  欠税:可能是故意的,如纳税人故意拖延缴纳税款;也可能是非故意的,如因不可抗力、财务困难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缴纳。

  

  法律后果

  

  偷税:根据《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偷税行为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同时,税务机关会追缴偷逃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漏税:行为本身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但税务机关会要求纳税人限期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可能处以罚款。

  

  逃税:法律后果与偷税相似,若构成犯罪,同样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处罚,税务机关也会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不过,逃税如果是初犯,并且及时补交了税款、滞纳金,已经接受过行政处罚,并且在五年内没有因为偷税被二次处罚的,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骗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骗取出口退税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处罚,税务机关会追缴骗取的退税款,并处以罚款。

  

  欠税:行为本身可能不直接构成犯罪,但税务机关会依法追缴欠缴的税款,并可能加收滞纳金或处以行政处罚。如果纳税人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等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税,情节严重的则可能构成犯罪。


tags:

关于我们

【税百科】作为中国成立较早、内容较全的税务内容百科平台,为用户提供中央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税务稽查案例、税务问答、涉税裁判文书与税务培训文件,每天更新大量税务资讯!

推荐阅读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