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税种知识

疫情冲击下,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助力小微企业 “回血”?

2025-03-21 税种知识 5560 作者:税百科一黄主编

疫情冲击下,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助力小微企业 “回血”?

疫情的爆发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全球经济,小微企业在这场风暴中首当其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营业收入锐减,到资金周转困难,再到成本负担加重,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遭遇了严峻挑战。在这艰难时刻,税收优惠政策成为了助力小微企业 “回血” 的一剂良方,为小微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image.png

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的困境

收入锐减,经营陷入停滞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关闭商业场所等。这使得众多依赖线下消费的小微企业遭受重创。以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为例,堂食受限、游客减少、店铺关闭,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许多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几乎处于零收入状态,日常经营活动陷入停滞。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在疫情爆发后的数月内,营业额同比下降了 80% 甚至更多,原本热闹的餐厅变得冷冷清清,只能依靠外卖维持微薄的收入。

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压力增大

收入的减少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回笼受阻,而企业仍需支付房租、员工工资、货款等固定支出。这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资金周转面临极大困难。同时,部分小微企业此前为了扩大经营或应对日常运营,背负了一定的债务,疫情的冲击使得他们的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许多小微企业主表示,即使想尽办法削减开支,但面对高额的房租和员工工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难以按时偿还债务,企业信用面临危机。

成本负担加重,盈利能力下降

为了防控疫情,小微企业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用于防疫物资采购、场地消毒等防疫措施,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疫情导致原材料供应受阻、物流运输不畅,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提高,进一步加重了小微企业的成本负担。在成本上升、收入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急剧下降,许多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例如,一些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了 20% - 30%,但产品价格却因市场需求萎缩难以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税收优惠政策的多维度支持

减免税费,直接减轻负担

为了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国家及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在增值税方面,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或减征增值税。例如,在疫情期间,许多地区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从 3% 降至 1%,这直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也给予了大幅减免。如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部分地区还减免了小微企业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地方税种。这些税费减免政策,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为企业节省了资金,使其能够将更多资源用于维持经营和恢复发展。

延期纳税,缓解资金紧张

考虑到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资金周转困难,税务部门允许企业延期缴纳税款。这一政策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缓解了资金紧张局面。企业无需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纳税,能够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货款等更为紧迫的支出。比如,某小微企业原本需要在疫情期间缴纳一笔大额税款,但通过申请延期纳税,企业得以将这笔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维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延期纳税政策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还增强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提高了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鼓励创新发展

在鼓励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力度,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摊销。这一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激发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在疫情期间实现了逆势增长,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小型餐饮企业的 “重生”

位于市区的一家小型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遭受了沉重打击。店铺堂食关闭,营业收入几乎归零,而房租、员工工资等固定支出却一分不少。企业负责人一度陷入绝望。然而,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转机。该企业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享受了增值税征收率从 3% 降至 1% 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减免了部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此外,通过申请延期纳税,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外卖业务投入,推出特色套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助力下,企业逐渐走出困境,营业额稳步回升,不仅保住了员工的饭碗,还实现了盈利。

案例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崛起

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波动、资金紧张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但该企业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由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的加大,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了更多的研发费用,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大幅减少。这使得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企业成功研发出一款具有创新性的软件产品,满足了疫情期间市场对线上办公、远程协作等方面的需求,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青睐。企业不仅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业务增长,还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问题

  1. 政策知晓度不高:部分小微企业由于信息渠道有限或对政策关注不足,未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导致错失享受政策红利的机会。

  1. 申报流程复杂: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流程较为繁琐,需要企业提交大量资料,这对于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的小微企业来说,增加了申报难度和成本,影响了企业享受政策的积极性。

  1. 政策落实不到位:在个别地区,由于税务部门宣传辅导不够、审核流程不顺畅等原因,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企业未能足额享受应有的优惠。

建议

  1. 加强政策宣传:税务部门应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及时发布税收优惠政策信息,并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政策解读会、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小微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同时,鼓励基层税务人员主动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的政策宣传与辅导,确保企业了解政策内容和申报流程。

  1. 简化申报流程: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申报资料,推行电子化申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让企业能够便捷、高效地享受税收优惠。例如,通过税务系统自动获取企业相关数据,减少企业手工填报信息,降低申报错误率。

  1. 强化政策落实监督:建立健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税务部门的考核与监督,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同时,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对于企业反映的政策落实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面临着重重困境,而税收优惠政策作为重要的扶持手段,在助力小微企业 “回血” 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减免税费、延期纳税、鼓励创新等多维度的政策支持,许多小微企业得以在困境中生存并逐步恢复发展。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监督,才能让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惠及小微企业,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tags:

关于我们

【税百科】作为中国成立较早、内容较全的税务内容百科平台,为用户提供中央及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税务稽查案例、税务问答、涉税裁判文书与税务培训文件,每天更新大量税务资讯!

推荐阅读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