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新手必知的 10 个财务常识
一、会计基础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的基本等式,是整个会计核算的基础。资产是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是企业对外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例如,企业购买设备,用银行存款支付一部分,其余部分通过贷款解决。此时,资产(设备增加)等于负债(贷款增加)加上所有者权益(不变),这个等式始终保持平衡。
二、借贷记账法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记账的基本方法。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一方记借方,另一方记贷方。例如,企业销售产品收到现金,应借记 “库存现金”(资产增加),贷记 “主营业务收入”(收入增加)。记账时要注意借贷方向的确定,根据账户的性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来判断。
三、会计科目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资产类科目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类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所有者权益类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成本类包含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科目又分为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了解科目分类有助于正确记录经济业务。
四、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通常是月末、季末或年末)的财务状况,展示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它就像企业的一张 “快照”,可以看出企业有多少资产,欠了多少债务,以及所有者拥有多少权益。
利润表:记录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季、年)的经营成果,主要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等项目,通过计算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这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它能帮助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现金来源和用途,以及企业的现金创造能力。
五、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记账凭证的依据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如发票、收据、入库单、出库单等。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编制的会计凭证,用于确定会计分录并登记账簿。会计新手要学会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然后根据原始凭证正确编制记账凭证。
六、发票的重要性
发票是经济业务的重要凭证
发票是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取得的合法凭证,也是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开具的凭证。对于企业来说,购进货物的发票可以用于抵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还可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的依据,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在开具发票时,要确保发票内容真实、准确,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
七、增值税基本原理
增值额征税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例如,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为进项税额,销售产品收取的增值税为销项税额,两者的差额就是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则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以销售额乘以征收率来计算应纳税额。
八、成本核算方法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行业。将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直接归集到产品成本中。
分批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等。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计算每批产品的成本。
分步法:适合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等行业。按照生产步骤归集和分配成本,逐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成本。
九、财务预算
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
财务预算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和规划。收入预算是对企业未来销售或服务收入的预估,根据市场情况、销售计划等因素制定。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预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费用预算涵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规划,如广告费用、办公费用、利息支出等。通过财务预算,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资源,控制成本,实现经营目标。
十、财务内部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等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将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分开。例如,出纳与记账人员不能为同一人,授权审批与执行职务要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这些内部控制措施有助于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防范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