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做账流程
会计做账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一、收集原始凭证
业务凭证收集
原始凭证是会计做账的基础资料,包括各种发票(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银行回单(如收款回单、付款回单、银行对账单)、工资表、领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例如,企业购买办公用品,会收到销售方开具的发票;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会有工资发放的记录表格作为原始凭证。
凭证审核
会计人员需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主要从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几个方面进行。合法性是指凭证的来源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例如,发票必须是由税务机关监制的合法票据。真实性是指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会计人员要检查凭证是否有伪造或篡改的迹象。完整性要求凭证的各项要素齐全,如发票要有发票号码、开票日期、购买方和销售方信息、商品或服务内容、金额、税率等。准确性则是检查凭证上的计算是否正确,如发票金额的计算、税额的计算等。
二、编制记账凭证
确定会计分录
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确定每笔经济业务应借记和贷记的会计科目。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应借记 “银行存款” 或 “应收账款” 科目,贷记 “主营业务收入” 和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科目。这需要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政策,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准确判断会计科目的使用。
填写记账凭证
将会计分录填写在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一般包括日期、凭证编号、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内容)、会计科目、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内容。例如,在填写一张销售产品的记账凭证时,日期填写销售业务发生的日期,凭证编号按顺序编排,摘要写 “销售 XX 产品”,然后分别填写借方的 “银行存款” 等科目和贷方的 “主营业务收入” 等科目及其金额。
三、登记账簿
日记账登记
首先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根据现金收支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记录企业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银行存款日记账则是根据银行存款收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反映企业银行账户的资金变动。例如,企业收到一笔现金销售款,会计人员在现金日记账的借方登记收入金额;企业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一笔货款,就在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贷方登记支出金额。
分类账登记
依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总账是对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汇总登记的账簿,它提供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信息。明细账则是对总账科目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账簿,如应收账款明细账按每个客户分别登记,能详细反映企业与每个客户之间的往来账款情况。例如,对于 “原材料” 总账科目,其明细账可以按照原材料的种类分别登记每种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和结存数量及金额。
四、对账和结账
对账
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账证核对是将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检查账证是否相符。账账核对主要是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之间的记录是否一致。例如,总账中 “应收账款” 科目的余额应该等于应收账款明细账各客户余额之和。账实核对是将账面记录与实际的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如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金额核对,固定资产账面记录与实际资产数量和状况核对等。
结账
在完成对账且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后,进行结账工作。结账主要是对本期(月度、季度或年度)的账簿记录进行总结,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例如,对于 “主营业务收入” 账户,计算出本期的借方发生额(一般为冲减收入的情况)和贷方发生额(销售实现的收入),并求出期末余额(一般无余额,全部结转到 “本年利润” 账户)。
五、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编制
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期末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列示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和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右边列示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和所有者权益(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例如,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期末余额汇总填入资产负债表中的 “货币资金” 项目,将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合计填入 “应收账款” 项目等。
利润表编制
根据损益类账户(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的本期发生额编制利润表。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项目。例如,将 “主营业务收入” 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减去借方发生额后的净额填入利润表的 “营业收入” 项目,将 “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入 “营业成本” 项目等。
现金流量表编制
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非现金账户的变动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分别反映企业在这三类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例如,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