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7大方法
以下是税务筹划的 7 大方法: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背景: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的发展、扶持特定地区的经济增长或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会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企业和个人进行税务筹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解释:
例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 15% 的优惠税率(正常税率为 25%)。企业如果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如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比达到规定标准等,就可以申请享受这一优惠政策,从而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使得小型企业能够在税收上得到一定的减免。
在增值税方面,对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农业生产者处收购农产品时,就可以利用这一政策,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增值税的缴纳。
纳税期的递延
背景:递延纳税可以使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将应纳税款推迟缴纳,从而使这部分资金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用于其他投资或经营活动。
解释:
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中,采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方式,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企业可以合理安排收款时间,将收入确认推迟到下一个纳税年度,从而递延纳税。假设企业一笔大型设备销售合同,总价款为 1000 万元,分三年收款,每年收款 333.33 万元左右。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上,可以按照收款进度确认收入,而不是在商品发出时一次性确认全部收入,这样就可以将部分企业所得税税款递延到后续年度缴纳。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来递延纳税。如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这样在前期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纳税额减少,从而实现纳税期的递延。
转让定价筹划
背景:适用于关联企业之间。关联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转让定价来分配利润,使得税负在整体上达到最优。
解释: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企业 A 和销售企业 B,A 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为 80 元 / 件,正常市场售价为 100 元 / 件。如果将产品以 90 元 / 件的价格销售给关联企业 B(低于市场价格),对于 A 企业来说,利润降低,在生产地缴纳的所得税等税款减少;而 B 企业由于进价较低,利润增加,但如果 B 企业所在地区的税率较低或者有税收优惠,那么整体的税负可能会降低。不过,转让定价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避税行为而受到调整。
利用税法漏洞筹划
背景:税法在制定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漏洞或未明确规定的情况。纳税人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利用这些漏洞来降低税负。
解释:
例如,在某些税收法规的解释模糊地带,企业可能会对某些费用的扣除范围和标准进行合理的扩张解释。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税务机关可能会随着税法的完善和对法规的进一步解释而对这种筹划行为进行调整。而且,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筹划如果被认定为恶意避税,可能会面临税务处罚。
会计政策选择筹划
背景:企业的会计政策有多种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
解释:
例如存货计价方法,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等。在物价上涨时期,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以使当期成本相对稳定,避免因采用先进先出法而导致成本偏低、利润偏高,进而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加速折旧法用于递延纳税外,直线折旧法计算简单,各期折旧额相对稳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盈利状况和税收政策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以达到税务筹划的目的。
利用税收扣除筹划
背景:税收扣除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等计税依据时,允许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的项目,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解释:
例如,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都可以在规定的限额内扣除。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这些费用的支出,充分利用扣除限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比如企业加大职工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比例(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 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内减少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对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在年度利润总额 12% 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捐赠时间和金额,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能享受税收扣除的优惠。
组建形式筹划
背景:企业的组建形式不同,如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等,其纳税义务和税收待遇也可能不同。
解释:
例如,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独立纳税。如果子公司所在地区有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子公司可以单独享受这些优惠。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其企业所得税一般是由总公司汇总缴纳。当总公司盈利而分公司亏损时,汇总纳税可以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额,因为分公司的亏损可以在总公司的盈利中扣除。在企业扩张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组建形式进行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