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以下是一些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行业优惠: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也有一系列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 “两免三减半” 等。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向相关领域拓展,争取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区域优惠:一些特定地区,如西部地区、经济特区、自贸区等,会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投资,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例如,在西部地区新办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可减按 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100 万元但不超过 3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50%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合理控制规模和应纳税所得额,以满足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
二、合理规划企业组织形式分公司与子公司选择:在外地拓展业务时,如果预计初期会有亏损,可以先设立分公司,将亏损汇总到总公司,以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业务稳定盈利后,再考虑将分公司转变为子公司,享受独立纳税的优势。
如果子公司所在地有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优先考虑设立子公司,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
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选择:合伙企业一般不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由合伙人分别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一些高利润、低风险的业务,可以考虑采用合伙企业的形式,以降低税负。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因素。
三、合理安排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收入确认:对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销售合同的签订时间、发货时间和收款时间,来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例如,在合同中约定收款时间在次年,或者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将收入分摊到不同的纳税年度,从而延缓纳税。
对于有跨年度项目的企业,可以根据完工进度合理确认收入,避免在某一年度集中确认高额收入,导致税负过高。
费用确认:企业可以合理提前确认费用,如在年末前预提一些费用,如租金、利息、工资等,以增加当期的费用扣除额,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但要注意预提费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避免税务风险。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或摊销的方法,在前期多确认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对于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进行折旧。
四、合理利用税收扣除和减免项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 75% 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 在税前摊销。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规范研发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以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 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职工培训计划,充分利用这一扣除政策。
公益性捐赠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 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 12% 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进行合理的公益性捐赠,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能享受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