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是指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以达到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以下是关于税务筹划的详细介绍:
一、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直接利用:企业或个人直接适用国家明确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0 万元的部分,减按 25% 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创造条件利用:有些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享受,纳税人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经营活动来创造条件。比如,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 15% 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但需要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企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人员占比等方式来申请认定。
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与合伙制:公司制企业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股东分红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一般只需合伙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例如,一家年盈利 100 万元的企业,如果是公司制,先按 25% 缴纳企业所得税 25 万元,剩余 75 万元分配给股东时,股东再按 20% 缴纳个人所得税 15 万元,合计纳税 40 万元;如果是合伙制,100 万元直接按合伙人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税负可能低于公司制。
子公司与分公司: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独立纳税;分公司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总公司合并纳税。在企业扩张时,如果新设立的机构预计初期会亏损,可以选择设立分公司,用总公司的盈利弥补分公司的亏损,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调整业务架构
业务拆分:将一项业务拆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例如,一家销售设备并提供安装服务的企业,原来按混合销售统一按 13% 缴纳增值税。可以将设备销售和安装服务分开,设备销售按 13% 缴纳增值税,安装服务符合条件的话可以按 9% 缴纳增值税,从而降低增值税税负。
关联交易: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定价来进行税务筹划。例如,生产企业将产品以较低价格销售给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销售公司,由销售公司再对外销售,从而降低整体税负,但关联交易价格需合理,否则可能面临税务调整风险。
递延纳税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前期多提折旧,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递延纳税。例如,企业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 500 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相当于将折旧提前扣除,递延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收入确认时间调整:通过合理安排销售合同中的收款方式、交货时间等,推迟收入确认时间,从而递延纳税。比如,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合同约定收款日期为次年,那么收入就可以递延到次年确认,相应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也递延缴纳。
二、税务筹划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事前筹划原则
综合性原则
风险性原则
三、税务筹划的注意事项
与税务机关保持沟通
关注税收政策变化
避免过度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