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的财政收入职能是税收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筹集:
广泛的征收对象:税收面向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等。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经营所得、营业额等缴纳相应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个人在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收入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在税收的征收范围内,这使得税收能够从广泛的经济领域中获取财政资金。
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要经济活动持续进行,税收就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与其他一些财政收入形式(如国债发行、国有资产出售等)相比,税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例如,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个人的收入不断增加,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地稳定增长;即使在经济面临一定困难或波动的时期,税收仍然能够为国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
收入规模保障:
较高的收入占比:在许多国家,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着极高的比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以我国为例,税收收入长期以来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6。
适应经济发展的弹性:税收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动调整。当经济繁荣时,企业的利润增加、个人的收入提高,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当经济衰退时,虽然税收收入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税收制度的刚性和税收征管的加强,税收收入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这种弹性使得税收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的波动,为国家提供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
收入结构调节1:
税种的多样性:为了满足不同的财政收入需求和经济调节目标,国家设置了多种不同的税种,包括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资源税(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不同税种针对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经济行为进行征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税收体系。
合理的税负分配:通过对不同税种的税率、征收范围等进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税负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例如,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或基础产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其税负负担,以促进其发展;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则可以适当提高其税负,以引导其进行转型升级。这样既能够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够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收入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例如,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资金用于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交通设施,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用于建设水利工程,保障了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保障社会福利和民生支出:税收收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和民生领域的支出,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例如,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了国民的素质和教育水平;用于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用于发放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等社会保障资金,保障了老年人、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